鄭成功與施琅之間的恩怨
前言 如果真要在歷史上指出評價兩極的人物
應首推施琅。
對於施琅收台灣入中國的版圖
不論台灣或是大陸學者
均給予肯定
尤其在近幾年
大陸學者對於施琅的評價越來越高
或許是基於政治上的考量[1]
但施琅收台灣入中國的版圖
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但是相對於施琅反叛鄭成功
史學家卻常口誅筆伐。
如葉英在<施琅傳糾紀[2]>一文中
稱施琅是一個時人可惜、後進痛心的人物:「閩鄉傳聞
但知施琅跋扈
殊不知其所呈疏章
所言所行
披猖狂悖
暴戾犯上;逞才於鋒鏑
弄權詐及同僚;故立功於滿清
卻大背民族之大義。
其橫行鄉里
誇大顯赫
斑斑可考。
[3]」雖然不知道事實是否如葉英先生所言
施琅是如此可憎之人
但是對於施琅這樣具有爭議性的人物
想要客觀的論述
必定是一件困難的事
那麼就讓我來談談這位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-施琅。
施琅的出身 施琅原名郎
自尊侯
號琢公
福建晉江人。
琅為次子
生於明熹宗天啟元年(西元一六二一年)
卒於康熙三十五年(西元一六八九年)
施琅自幼孔武有力
他同時代的陶元藻描述他「貌魁梧
方頭廣額
臂力絕人」
是天生的軍人。
[4]他不僅有勇力
還有智略
明朝末年
賊寇蜂起
施琅應募從軍。
由於施琅性格浮躁
任千丈夫不久
感覺不如意
遂投奔族叔施天福
因圍剿山寇頗有戰功
升為「遊擊將軍」
已是統兵一、二千人的軍事小頭目
福王時
升為副總兵
唐王時
出任左衝鋒
後來更做到靖海侯
相當於現在海軍總司令。
順治二年(西元一六四五年)
施琅原隨大學士黃道周出仙霞關抗清兵
認為事不可為
勸阻黃道周。
黃道周表示必死之決心
勸施琅另尋機會
就這樣
時年二十五歲的施琅
投向鄭芝龍[5]。
鄭芝龍見明室難期復起
降清自保。
其子鄭成功在安平起兵
施琅於順治四年(西元一六四七年)投效鄭氏
參與抗清的大業
所部數千人
據守金門廈門一帶
頗有戰功。
[6]鄭成功「機密大事悉與謀」
並「用施琅如手足」。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710041204941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,請留言給我,將移除本文。謝謝!
留言列表